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喜慶日子里,回望上世紀70年代開始的天津市環境保護事業,一路走來取得長足進步。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天津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大力推進綠色發展,持續深化污染防治,推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津沽大地生動實踐,人民群眾“綠色幸福感”顯著提升。
十八大以來,全市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臺頻度之密、監管執法尺度之嚴、環境質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全市關停了98%的燃煤鍋爐,在役煤電機組全部達到燃氣排放水平,城市散煤全部清零。先后制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發布實施污水處理廠、火電、鍋爐等地方標準。成立“公安駐環保工作組”,實現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無縫銜接。至2018年,全市PM2.5年均濃度52微克/立方米,較2013年下降45.8%;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水質比例從2014年的25%提升至40%、劣Ⅴ類水質比例從65%下降到25%。天藍、地綠、水清的良好生態環境在一步步從愿望變成現實。
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改善 生態環境狀況持續向好節
2018年,全市PM2.5平均濃度5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1%,較2013年下降45.8%;空氣質量綜合指數5.78,同比下降11.5%;重污染天數10天,同比減少13天,較2013年減少39天,為近年來歷史同期最好水平。今年1至9月,全市PM2.5平均濃度50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達標天數156天。
天津市2013至2018年空氣質量年均變化情況表
天津市2013至2018年重污染天數變化情況表
2018年,全市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達到并優于Ⅲ類)比例達到40%,較2014年提高15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比例25%,較2014年下降40個百分點,提前兩年達到了國家“水十條”確定的考核目標要求。目前,全市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50%,劣Ⅴ類水質比例降至5%,城市建成區基本消除了黑臭水體。
天津市2014至2019年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面水質優良(達到并優于Ⅲ類)比例變化情況表
天津市2014至2019年地表水國家考核斷面劣Ⅴ類水質比例變化情況表
2018年,全市入海河流化學需氧量、氨氮、總磷平均濃度,較2014年分別下降41.3%、74.1%、10.0%,近岸海域優良水質比例從2013年的20%提高至50%。今年以來,海河、青靜黃排水渠、子牙新河、北排水河消除了劣Ⅴ類,全市達標入海河流增至8條;渤海近岸海域水質優良比例同比上升33.4個百分點,海域生態環境安全保持穩定。
全市生態環境狀況一年一個臺階持續向好。2015年至2017年,全市生態環境狀況指數(EI),分別達到49.72、50.66、68.66。
行百里者半九十。當前,天津市生態文明建設正處于“三期疊加”、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過半的關鍵時刻,行至半山路更險、坡更陡,留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全市將繼續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偉大旗幟,準確把握生態文明建設“四個一”重要內容,在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上下功夫,堅決扛起生態環境保護政治責任,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市委決策部署,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減少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為主線,以滿足人民群眾良好生態環境需要為目標,狠抓源頭嚴控、過程嚴管、后果嚴懲,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緊盯重點問題、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重點季節、重點時段,抓好結構減排、管理減排、治理減排、應急減排和聯動減排;全力打好碧水、渤海綜合治理攻堅戰,調整工業、種植、養殖三個結構,治理工業、城鎮生活、農業農村三類廢水,擴大水流、河道、濕地三個容量,管好入海、入河、設施三個排口;穩步推進凈土保衛戰,管好農用地和建設用地;積極探索“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轉化通道,謀劃好美麗天津生態環境保護中長期戰略規劃,著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添加綠色底蘊;堅持全面從嚴治黨,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全面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力爭當好生態“護旗手”、環保“守門員”,打好打勝污染防治攻堅戰,早日實現藍天白云、繁星閃爍、清水綠岸、魚翔淺底、鳥語花香、田園風光的美麗景象。
幾十年披荊斬棘,為津沽大地添綠色;幾十年櫛風沐雨,生態環保鐵軍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