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印發,《意見》明確,湖南將實施供水提質、氣化湖南、污水治理、垃圾治理、黑臭水體整治和智慧建設增效六大工程。近3年湖南將推動近900個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落地,投資將達1200多億元。
3年推動近900個項目落地
《意見》指出,湖南設市城市、縣城、鄉鎮2020年自來水普及率分別達到95%、90%、85%,燃氣普及率分別達到97%、80%、40%,2021年穩步提升;地級城市建成區以及洞庭湖區域縣級城市建成區基本實現污水全收集、全處理。
同時,近3年湖南將推動近900個項目落地。“這900個項目,投資將達1200多億元,涉及生活垃圾焚燒處理項目、餐廚垃圾治理項目、生活垃圾收轉運項目、生活垃圾填埋場新建或提質改造項目等。”湖南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介紹。
氣化方面,湖南將積極配合支持國家天然氣干線省內段建設,新建省內天然氣支干線700公里、城鎮燃氣管道6000公里,實現縣縣通管道天然氣,并積極向鄉鎮和農村延伸。
污水治理方面,2020年,洞庭湖區域所有鄉鎮和湘資沅澧干流沿線建制鎮,以及全國重點鎮實現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2022年實現全省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基本覆蓋。
14個市州中心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
湖南將加強垃圾收運處理體系建設,14個市州中心城市全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同時,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減少使用一次性辦公用品,經營性場所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用品。
而在規范垃圾填埋場衛生方面,《意見》指出,將完善餐廚垃圾收集處理系統,加強餐廚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新建5座餐廚垃圾處理廠。建立建筑垃圾處理核準、收費制度,推廣特許經營模式,強化再生產品應用,建成一批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示范基地。
“農村的垃圾治理也不容馬虎。”湖南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到2020年,湖南所有建制鎮都需具備垃圾收集處理能力,基本完成較大規模非正規垃圾堆放點整治,90%的村莊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2021年,鄉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基本覆蓋。